赵丽颖配资10倍的公司,这次真正体会到现实的重量。
刚刚成为纪梵希全球彩妆代言人时,粉丝们还沉浸在喜悦中庆祝她的突破。但紧接着,网络上突然爆出了“代言辱华品牌”这一话题,瞬间将她推向了风口浪尖。一时间,她成了舆论的焦点。虽然我们可以说她冤枉,但也不得不承认,她自己未必足够谨慎,这次的“翻车”连带情绪失控与舆论反噬,她几乎全盘承受。
其实,这已不是赵丽颖第一次遇到类似的舆论危机。
让我们从头梳理一下。
展开剩余81%过去几年,赵丽颖始终在努力塑造一个“时尚咖”形象。从早期被嘲笑为“土丽颖”到后来通过《风吹半夏》《知否》等作品一步步翻身,凭借精湛的演技,她的时尚资源也逐渐飙升。能够拿下纪梵希的全球代言,原本是她从“国民女演员”向“国际时尚标杆”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。
然而,这个代言背后并非没有隐患。
2019年,纪梵希因涉及“辱华”事件被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。与D&G、范思哲等国际品牌一样,纪梵希在中国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公关危机,将中国的港澳台列为“国家列表”。这一行为在中国大陆,直接触碰了底线。中国观众的记忆力堪比“铁打的账本”,一旦翻脸,速度快得让人措手不及。那个时候,几乎所有中国艺人都迅速与品牌解约,而赵丽颖的前辈和同行们也纷纷选择回避。虽然纪梵希当时道了歉,但公众的态度却始终没有改变。品牌的整改是否到位,彩妆线是否出过问题,粉丝们当然为她辩护,但对于大众来说,谁能分清纪梵希是卖衣服的品牌,还是卖化妆品的品牌?只要曾出过问题,那就是品牌的整体形象出了问题,而一旦赵丽颖接下了代言,无论动机如何,她都会被推到风头浪尖——一个问题的核心:她是缺钱还是缺乏判断力?
一场风波一经爆发,热搜迅速被覆盖,“辱华”两个字直接把代言变成了烫手山芋。
事实上,如果说代言是非战之罪,那么赵丽颖在“情绪管理”上的失误,倒也并非第一次。近期,关于她与某导演的绯闻频繁出现在网络上。一个成熟的明星团队往往会选择低调处理这些事情,但赵丽颖却不以此为然。她直接在社交媒体上与舆论对抗,顺便蹭热度、发新剧官宣,并且在评论区直言不讳,言辞激烈,仿佛是在气头上发泄情绪。
结果呢?网络上纷纷指责她情商低、无法自控,甚至连官媒也不得不提醒她要“学会表达情绪,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”。这番提醒言辞虽然谨慎,但却意味深长。
此时,她无论真性情如何,公众人物的身份要求她学会分寸感。没有足够的公关能力和社会经验,发言不慎,便有可能带来无穷的麻烦,尤其是她如今所处的高度,无法再用过去的方式解决问题。
赵丽颖的魅力,不在于“没实力”,而在于她的努力与真诚。从《陆贞传奇》的小白花,到《风吹半夏》中的强势女主,演技在业内和观众中获得了普遍的认可。然而,她的不足之处在于,涉足时尚、商务等高敏感领域时,她依然保持了过于直率、单一的做事风格。进入这些领域,不能再用剧组的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。
说到这次纪梵希的代言,有人指责她“踩雷”,但其实这场“雷”早就显现。过去这么多年,几乎没有一线明星敢接这样的品牌代言,因为它是一个明显的“雷区”。她若真正了解中国市场的情绪,应该清楚地知道,这个代言并非一个轻松的选择。而接下了之后,又不敢正面回应,便显得尤为被动。
许多人认为赵丽颖这次“被骂得很惨”,但实际上,中国观众对她的宽容度依然较高。代言风波并非不能翻篇,但她站的高度决定了她不能像以前那样,随便甩甩手就过去了。过去,她通过演技找回了公众的好感,但现在,代言风波如果不断爆发,她再怎么演技出众,也很难挽回失去的信任。
她现在的情况是,她已经迈入了全球代言人的行列,那么她就必须要有全球视野,懂得如何规避风险,如何处理情绪。过去的“真性情”或许能让她获得一时的认同,但在如今这个复杂的娱乐圈里,真性情也需要讲场合,学会控制边界。否则,再强的实力也未必能在一次次的舆论风波和代言争议中,扛得住。
换句话说,赵丽颖的底气在于她的演技,但她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环境,学会更多的公关技巧和舆论策略。只要她能够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剧本和镜头中,专注于自己的作品,观众最终会原谅她这次的代言风波。
但问题是,她已经为这次事件付出了代价,下一次,再没有人会再提醒她该如何发言、如何选择代言了。
娱乐圈并非一个以理智为主导的地方,但赵丽颖,总是在不断的误解和风波中,渐渐走向成熟。
发布于:福建省恒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